《小康》杂志、中国小康网记者 郭玲  在作家白先勇眼中:“她跟我一样,都是对传统文化的没落很焦虑,很心急,她到处去教诗词。”

在诗人、画家席慕蓉记忆里:“叶老师就说,如果你找到了叶赫水,那我跟你一起回家。”

在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张静描述中:“叶先生年岁高了以后,我们往往会觉得先生像一个神,但是在温哥华,大家跟叶先生交往就像朋友一样。”

在朋友和学生们心中,“古诗词救了她”“她遇到什么困难,诗就能把她渡过去”……

最近,一部名为《掬水月在手》的纪录片引起广大诗词爱好者和电影爱好者的热烈反响,并摘得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纪录/科教片奖。而这部纪录片的主人公、古典诗词大家叶嘉莹先生,则用自己的传奇人生诠释着“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”这句话。

《掬水月在手》导演陈传兴感慨,叶嘉莹身上有一种“弱德之美”。她经历与亲人生离死别、大时代动荡飘零,是诗词支持她走过苦难,给予她在逆境之中仍然坚守的定力。她晚年回归改革开放的中国,持续创作、传承教学,以“遗音沧海如能会,便是千秋共此时“的使命感,复兴古典诗词命脉。

2019年,叶嘉莹先生当选“中国全面小康十大杰出贡献人物”。她对诗词与古典文化的传承与热爱,鼓舞着无数人重新学习传统文化。她数十年生活至简,却捐出数千万财产鼓励诗教,为诗铭志,发愿将吟诵宝藏留给后人。

当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影院,了解叶嘉莹的故事,感受古诗词的力量,这个冬天,也因此拥有了不一样的温暖。

(视频剪辑宋温馨 文案郭玲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