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湖是一个充满神奇经历与故事的湖泊,它是江南文化的诞生地,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、河长制的发源地,是长三角一体化的核心区域。每一步都是一次开拓的过程,都是一个新的起点。
苏轼描写的江南之景是细腻的,词词字字都勾勒出优美的意境来,从中不难看出,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古代中国非常深入人心,人生于自然,人的文明也来源于自然,自然之于人类便是母亲之于孩子。
“中国大竹海”坐落在浙江北部的安吉县余村,以竹为景,以海为境,是集“旅游观光、娱乐休闲、文化体验”等功能为一体的省级旅游度假区以及长三角最佳生态养生第三空间。游客们一年四季络绎不绝,带动着周边的农家乐也生意火爆。
然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湖州却不是这样的,作为华东地区重要的建材基地之一。余村上有三个矿山和一个水泥厂,整个天空灰蒙蒙的一片,环境也是整个安吉最糟糕的。矿石资源丰富的余村成为了“首富村”,但是青山绿水却渐渐消逝了。
那么怎样才能拯救余村?产业生态化转型已经刻不容缓!2001年,安吉提出全新的生态立县发展思路,相继关停矿山、淘汰重污染企业,鼓励发展休闲旅游。生态环境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。安吉人民的路在“生态化转型”的指导下越走越宽、越走越有希望,肩负起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。
2016至2017年一年间,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《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》。政策一落地,太湖之滨——湖州的河水污染生态危机出现了转机。
吴满棠是湖州市长兴县渚山村党总支第一书记,他回忆起童年时,清澈的车渚港穿村而过,村民们都是直接在河道里洗菜淘米。然而,有一个时期,家乡的生态恶化,河水臭气熏天,大家都不愿意看到家乡的河流变成令人心痛的模样。“河长制”还给老百姓清水绿岸、鱼翔浅底的景象,让千万条哺育着中华儿女的江河有了专属的守护者。
太浦河是太湖流域最大的人工河道之一,连通了太湖与黄浦江,横贯江、浙、沪两省一市的太浦河。对沈芬来说,太浦河在治理上有不小的难度。因为河流途径的行政区域复杂,难以协调和沟通。
2017年,太湖流域管理局提出有条件的地区可建立“联合河长制”的建议。吴江、嘉善、青浦开始三地河长的跨界合作。共治一条河,以前靠的是默契和自觉,现在有了制度的保障。
生态兴则文明兴,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,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。太湖只是全国生态化治理的一个小切口,绵延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的是更加多彩的生态文化。太湖碧水入画来,不负江南烟云,春常在。
2022年01月18日 21:04
2022年01月18日 20:55
2022年01月18日 14:28
太湖是一个充满神奇经历与故事的湖泊,它是江南文化的诞生地,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、河长制的发源地,是长三角一体化的核心区域。每一步都是一次开拓的过程,都是一个新的起点。
太湖之水的变迁,是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写照。
纪录片《太湖之恋》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美学,分为《江南之心》、《锦绣风物》、《碧水入画来》三集,从水利、物产、环保三个方面,以温暖的笔触、唯美的镜头语言展现极致的东方美学和东方智慧,生动呈现太湖流域人民在生态文明进程中安居乐业的美好图景。
4K生态人文纪录片《太湖之恋》记录太湖之水,描绘太湖之美,共话太湖之恋。
第三集 碧水入画来
湖州,环太湖地区唯一一个因湖得名的城市,有“南太湖明珠”的美誉。湖州充分认识并发挥好生态这一最大优势。
2007年,太湖蓝藻大面积暴发,引发无锡市近200万居民供水危机。太湖水危机事件唤起了环太湖生态文明的觉醒,催生了太湖流域人民自觉的环保行动。十多年来,太湖流域的人们转变观念,从渔民上岸到传统产业转型,从粗放的生产方式到绿色产业的发展,科学治太、水岸同治,太湖湖体水质状况有了全面的好转。今天,古老的太湖重新焕发了新活力,绿水青山之间,是最美的新的江南。
本集将展现环太湖城市群倾力守护绿水青山,在取得可喜的治理成效后,转变观念,奔向更美好的未来,并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中国经验的生动故事。
本集拍摄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发源地、湖州安吉从开矿到办农家乐的村民潘春林;最早实行河长制的湖州长兴车渚港到江浙沪共治共管、率先实行联合河长制的太浦河;从无锡鼋头渚风景区蓝藻打捞队队长王建伟,到为太湖奉献几十年的科学家秦伯强;以及上岸渔民姚国庆、蒋兆仁的新生活等故事。采访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秘书长范恒山;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局长吴文庆、副局长朱威;上海海洋大学原校长潘迎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