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时间7月23日9时50分我们迎来大暑节气。小暑接大暑,大暑连三秋。大暑一到,也意味着离秋天越来越近了。
大暑,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。唐代诗人元稹说“大暑三秋近,林钟九夏移”,这里的“林钟”是古乐十二律之一,随着律音响起,夏天(九夏)就要过去了。
大暑·三候
一候腐草为萤。陆生的萤火虫卵,从枯草上慢慢孵化出萤火虫,所以古人以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。
二候土润溽暑。“溽”是指土之气润蒸郁而成的湿,“暑”就是热的意思。此时,降雨多,土壤、空气湿度大、温度高,是农作物疯长的时刻。
三候大雨时行。雷雨总是不期而至,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。
大暑·习俗
喝伏茶
由金银花、夏枯草、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茶水,可清凉祛暑。
晒伏姜
三伏天把生姜切片与红糖装入容器于太阳下晾晒,对老寒胃、伤风咳嗽等有奇效。
送“大暑船”
把“五圣”送出海,祈求驱病消灾,保一方平安。
大暑·养生
饮食调养讲究“酸、苦、清”
“酸”,夏季人们出汗多而易失津液,酸味食品能敛汗止泻祛湿,且可以生津解渴,健胃消食,增进食欲。
“苦”,苦味食物不仅清热,还能消除疲劳、增进食欲,有利于人们在炎热的夏天恢复精力和体力,还可预防中暑。
“清”,大暑养生饮食宜以清为补,宜补气清暑,宜健脾养胃,宜药粥进补。
心理调养,重在“静”
按照中医理论,大暑是人体阳气旺盛的时候,阳气发散如喜过则伤心,心伤则心跳神荡,精神涣散,思想不能集中,甚则精神失常等问题。
故夏季养生重点突出“心静”二字就是这个道理。俗话说:“心静自然凉”,心态宜清静,越是天热越要“心静”,以避免不良刺激。
此外,专家提醒,夏季要注意劳逸结合,保证充足睡眠,外出注意防晒。
▲制图/桂颖
出品:《小康》影视中心
监制:张晴、龚紫陌
策划:李旭颖
视频制作:詹佳祺
海报制作:桂颖